2009/11/03

初心的謬誤

回想起自己為何要開始修行的初發心,表面上的想法是希望能夠讓自己重生,覺得人生好苦,希望能夠不要再過這樣的日子。事實上,裡面仍包藏禍心,某部份的自己仍擺脫不了壞習慣,把修行當作自已的裝飾品,就像是工作所獲得的頭銜或是讀書得到的文憑一樣作為自己的裝飾。但好險我有嚴厲的朋友,對我的任何馬腳予以痛擊,以至於我(目前)不致成為神棍之流的不人不鬼的角色。

但今天我給了一個有點驢的建議,某個朋友很想得到xx(一樣他很渴望擁有的東西),當他聽到有可能可以得到時,雖然心中充滿了疑惑,但那份興奮掩蓋了所有的理性。而我,則是希望能夠給他一個希望,誘使其修行,鼓勵他應該要發願。發願:若我能夠完成xx,我必畢一生努力修行以回報此恩德之類云云 ...

其實發願是好事,聖嚴師父也說:許好願作好事。每個人都該發願,發願多幫助別人,發願不浪費資源,發願不亂說話,發願世界和平,發願護持佛教,發願努力修行以報佛恩 ...。

但一個有著利益交換的願,卻隱含著危機。若一直努力卻得不到利益交換的東西,就會開始懷疑、開始煩惱、開始生氣、開始怒罵,如此的願力,得到的卻是污染。因為這樣的願力的基礎,是貪婪是交換。

當然,我們不可能等到擁有一顆純粹無比的心,才準備許一個纖塵不染的願。而且什麼都要不貪,但對於修行對於學習佛法,是定需要一些貪作為動力。

想要得到一樣東西確實是動力,但在修行的過程中得要逐步的拋下。但若想要得到的那樣東西,有些兒不可能、有些兒具有不可抗力,就得要商榷一下。(寫得很心虛...實在不清楚怎麼表達比較好)

唉 ... 寫到這邊我越寫越擔心,覺得人真的不能亂講話亂給建議,因為怎麼解釋都覺得有很多東西講得不夠圓滿,不夠真切,別人怎麼演繹一段話是別人的想法,但我實在不該「沒得進士,亂做註腳」。

你可以將事件看成:感謝○○給我一個希望,我知道他是好心的,不管之後結果如何,我都感恩他給我一個很有趣的回憶,且我願能持續禮敬護持三寶,希望能讓更多人受益。

至於修行,除非真的感受到苦,自己主動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身口意,或是對人生有大疑問,否則是很難繼續的。此時發願也通常是在得到修行的好處後,發自內心感到感激,油然而生的大願,也才比較真切。

之前的建議將感恩、修行、發願全都混在一起,實在非常不妥當,深感抱歉。而且上面的文章若寫得不夠有條理或是內容上仍有謬誤的話,尚望指正。

雖然如此,還是鼓勵大家平日多多反芻、多多了解佛法並以此思考自己的人生,這件事情是非常有趣,且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好禮物。(這個支票開的還蠻有信心的)

我知道不可能等到有一個無懈可擊的想法或願望,才去做這件事情,我只是想要針對自己給予的建議有點偏頗的部分,做些說明與自我的反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2005-2014©果貿二村七號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