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去了永和社區大學戶外溼地,看到了很多植物。
其中有棵原生種的稻米,由中心呈現放射狀的生長,有些稻穗因為稻梗支撐力不夠,已經浸泡在水裡。這種稻米,被原住民稱做鬼稻。十分好生長,不需特別照顧,但是很容易落穗,常常採收時,會突然發現穗子不見了,簡直像是見到鬼了,所以有鬼稻之名。
隔壁,有著經過改良的改良稻,挺直,穗飽和。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稻子。
還有一株跟稻,長得很像的植物,叫做稗。雖然跟稻子相似,但吃起來口感比較差,這種植物是農人大敵,因為種出來沒有太高的經濟效益,但是稗為了生存,長得跟稻子很相似,用以作生存掩護。(也或許不是為了掩護,原本就是很近似的物種,但導覽的老師是這麼說的,雖然我仍存疑。)
我很喜歡原生稻,跟稗。
那種原始的DNA,因為人類的需要被扭曲而改變,呈現了表面的富饒。
又是自己的多愁善感作祟,又給了這件事一些自己的衍生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