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以為只是辭掉工作而已,沒想到這一轉身竟是慢慢的放下看得見看不見的事情,乖乖的呆在家裡。沒有金錢工作感情應酬,所有你能想到原本足以彰顯我的存在感的事物,都一一的刪除刪除刪除。
不過這樣的轉變,往往要等到跨越這個坎後,才會發現價值的所在。
最近跟朋友吃了頓飯,言談後段,被朋友苦心勸了要我「活在當下」、「作自己」,甚至覺得我好像一直在追尋、沒有方向,讓每天都認為修煉著「活在當下」的我心情真的悶到不行。一直細細的回想,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?
某天安靜的時候,我才發現自己常常在作一件事情:「作別人想要看見的我」或是「我認為別人應該要看見的我」。於是乎,那個聚餐的整場對話,我一直附和著別人所關心的話題,畢竟那些是他們目前生活當中很重要的部分。我加入對話,表示自己仍然跟大家一樣「嘿~ 我不是怪人喔~ 我還是跟大家一樣有同樣的生活喔~」心裡這麼想著。然後呢,在談話的間縫中拋出了自己的生活,而目前的生活內容本來就是在作整理、調整與刪除。前後兩個,完全是矛盾的內容。站在一個旁觀者,看自己,我也會覺得自己「沒有活在當下」、「沒有作自己」。
當看到自己的韌體模式後,深深覺得這個韌體可以砍掉了。我不用作任何人心中的預期,甚至也不用「作自己」,我擁有的生活就是手上的這些,能夠分享的也就是這些。很簡單、普通,是一碗鹽味很淡的牛蒡清湯。我願意聆聽別人的故事與生活,但我不用急於證明自己的相同或不同。如果你願意,我願意分你喝我的牛蒡清湯,你不愛,也沒關係。
伸伸懶腰,看見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