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職場一個半月,因為一些財務上的衝擊、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執取,我出現了「人生焦慮感」。當有工作的時候,抓工作好緊放不下;當待在家時,又把舒適的日子抓得像個寶。貪心的人不管換了甚麼劇本,總是可以貪得讓人驚訝。
現在這個工商業社會,一開門一睜眼就是要花錢,真的要當農夫還沒那個福氣,況且當農夫也是要付水電瓦斯啊~ 也或許是金錢掛帥主義至上,離開職場、沒有工作,被歸類為「不正常」,大家劈頭就是問:「你的安全資金可以撐到多久?」 甚至緊張的問你:「你不為退休金作打算嗎?」其實我自己就是會問這些問題的人,我十分享受工作、賺錢、取得地位,認為自己有著不錯的社會化技巧,並以此為傲。
近來跟一些人連絡,發現到離開職場的人好多,應該不是我的朋友圈獨有的吧? 感覺上現在的職場環境比起我畢業剛進職場的時候,又更現實、自私、而且更難存活(薪資太低)。其實「忙碌」不會是大家離職最主要的原因,雖然嘴巴上常常抱怨得很,但心裡確實在意的卻是些填不滿的空白。
我自己簡單歸納了我觀察到的計畫性無業者的三種類型,家庭主婦我覺得不在此內,因為那是我覺得全世界最忙的職業。如果公司倒閉而失業,那就是非計畫性,也不在討論之列。而且還有蠻大的一個類型沒被我放在裡頭,就是很多人根本就不愛工作,也沒有想很多、也不糾結、錢花完了再考慮,因為根本沒有計畫在心裡,所以我沒有特別的考量進去。
第一種是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與目標,平日以簡單的方式供應自己的生活所需,但真正琢磨的並非工商社會的主流價值。這個技能或是能力,並不一定能直接的轉換成金錢,但卻可以幫助到身邊的人,並以此為樂。有樂趣就願意支撐下去,只要不造成別人的困擾,這類型的人我常覺得蠻懂得生活的,他們的人生C/P值非常的高、品質也極好。這類的人,快樂、充實的程度也往往是最高,對生活也充滿了感恩。
第二種是懷抱著夢想而無業。這種人其實心思挺敏感細膩,對於職場上的虛情假意有些消化不良,期待著能夠找到一個新的出路、新的方向。很多民宿店、糕餅店的創意產業,大多是這樣因運而生。不過不是每一個人的夢都能成真,如果不夠踏實、夢想不夠強大,許多這類型的人在錢花完之後,就會心不甘情不願的返回職場。部分第二類型的人,會渴望能成為第一類型的生活方式,但那樣的選擇實在是必須建構在勇氣、人生目標、福報,各方面都清楚且俱足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,其實不太容易。
第三種類型的人最簡單卻也最複雜 - 就是壓根不想上班。這類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與過往,但共同的反抗就是 :我不想上班。有的甚至會嘴巴上說自己很想工作,但其實心裡面有著滿滿的恐懼或倦怠,甚至厭惡著職場環境。工商社會的共同價值觀說服不了這些人的心,也平撫不了他們心中的不平。每個人應該都曾經經歷過一段這樣的心情,有時會覺得像是經歷著人生低谷般的消沉。不過這些人,每天體驗著生活的起伏與不安全感,只要轉個念頭,很有機會從這樣的心情中止跌回升,找到適合自己的全新方向。這頗有黎明前的黑暗的fu~
寫到這邊覺得真像是在寫星座分析加勵志文之類的玩意兒,我自己想了一下,發現自己三種都有、卻也不能算在三種裡面。為什麼? 因為才沒工作一個半月,都還沒經歷甚麼大風大浪,哪能算得上是甚麼類型啊!
不過每個人所遭遇的故事是無法這樣簡易歸納的,我主要的用意是想用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無業這件事情。從小被教育,要去公司上班賺錢才是正經事,甚至還發生過因為家人沒聽說過「網際網路」,而希望我換份有保障一點的工作。但事實上,每個人都可以有各種不一樣的人生故事與際遇,慢慢的年紀漸長、改變想法後,也開始懂得去尊重別人的選擇。
後來轉了一個念頭,讓我原本惡劣的心情轉好,甚至覺得有趣。其實人生有時候就像是玩一場大富翁,你願意用多少的籌碼去嘗試? 願意花多少的成本去嘗試一件你原本覺得不可能的事情? 只要認真的去活過,到頭來都是賺的,不會賠的。因為這只是一場大富翁,那些房地產、紙鈔、機會命運... 所有的一切在死的時候都帶不走,帶得走的東西都不在大富翁的帳面上。不管工作還是不工作、結婚不結婚、生子不生子,都要認真的去體驗與學習,清楚的活著才是讓生命更有價值的部份。如果人生只剩下切割成小單位計價的營收目標,那就太可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