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10/30

神明工程師 v.s. 乩童PM

公司有幾尊神明,一進辦公室就坐上了神桌,威嚴勇武,生人勿近。一般人想要問神明問題,必得淨身焚香,並且要十分小心自己的語氣。一但說錯話、發錯語,就無法得到神明的回應,可見得平日沒有好好的作足功課,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。

當無法得到神明的回應,就必須仰賴乩童的溝通問事。小的我由於職位的關係,一直操持著起乩的業務。初期還摸不透神明的脾氣,常常槓龜,必須仰賴玉皇大帝的聖旨,才能勉強叫動神明。經過這一兩年的修練,燒了不少的香,終於摸清楚神明的底子,現在會先觀想放空,再用直觀的方式對話,效果良好。有時需要神明出巡,起乩舞也跳得十分熟練,甚為安慰。

但乩童也並非無往不利,若心不存正念,在長期與神明溝通的過程中起了傲慢心,覺得自己是神的代言人,或是自感驕傲,通常會有現世報,而且屢試不爽。

此文特地昭告諸乩童PM,切莫以傲慢心行事、亦莫因神明工程師難搞而起嗔恨心,善惡終有報,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。以自己的本心作事方可長長久久。

2010/10/20

天真也沒什麼不好

一天發生很多事情,把所有的自己都攤出來。內心不停的os: 慘了慘了、怎麼辦怎麼辦 !

驚愕著看似簡單的孤單、寂寞、討愛、拒絕責任、人我差別,這些幾乎跟自己所作所為看似無關的情感,卻燃燒起熊熊的業火。想起自己曾經因為種種糾結不開、理不清的自我,而作下許多莫名其妙的回應與執著。那一切,有意無意的都還在進行著。有些事情細細品味,發現有股淡淡的臭味在裡面,不發作則已,一發作驚人。一想起,就讓我覺得好害怕 ...

我打坐也沒甚麼好境界,話頭也參不出個什麼鬼,我也搞不清楚什麼有啊無的,更不懂空性。越打開示文心裡越不懂,有時覺得:對對對,我也是這樣。但又想:我也沒到這個境界,我對號入座幹嘛? 就這樣搖搖擺擺、反反覆覆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。

想了好久好久好久~ 結果我真的想出好方法咧 !!

那就改掉就好啊。

這樣很天真嗎? 那改掉就好了吧!

雖然我參不透「什麼是無」,但我可以改掉討厭的行為啊。

好像很天真,但我蠻高興的耶~


2010/10/18

我不懂


有個同事處境危險,作事情速度慢之外,又漫不經心,已經被警告很多次。跟別人談起她,我總覺得她像是被困在一個夢裡。那個夢很深,她完全的陷落進去,常常迷惘的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。有人說,曾經吃中飯時,她說過一句話:「我覺得我的人生很沒有目標,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?」眾人沒有回答,這不是個大家喜愛的話題,也就不了了之。


公司的人,走走換換,算是家常便飯。走的人覺得自己可以有新的開始,一點點落寞、一點點興奮;被留下的人,有些兒感傷、有些兒慶幸,每個人都各有心事。

能走去哪呢? 我換過這麼多工作,能換的該換的都換過了。我常想:能走去哪呢? 似乎每個地方都一樣。


身邊朋友,最近親人過世。我該用「很多」?「一些」? 還是「很少」?

三個人過世,是多還是少? 我沒法量化。但一直不停出現的死亡訊息,讓我覺得不可思議:「這麼容易就會死嗎?」

我還是不懂死亡。

就跟我不瞭解苦,是一樣的。


2010/10/10

誰消除了我的痛苦《Who is my self》


image source: 博客來

「誰消除了我的痛苦-內在喜樂系統啟動指南」是一本由德國猶太作者艾雅.凱瑪(Ayya Khema)所著,由果儒所譯,經由對《布吒婆樓經》的故事鋪陳逐步的解構與說明,讓修行人更能體會修行層次的一本著作。

書本原名為《Who is my self》,還比較貼近內文的意涵,中文的書名與封面簡直是作了負面行銷。讓一般心理學的讀者不清楚這本書在寫些什麼,因為平日並未接觸佛法;而那些佛法的修行者也不會親近這本書,因為書名完全無法跟佛法作連結,實在是可惜了這一本好書。

這本書的佈局很像是舞台劇的形式,在閱讀時就像是親眼看見布吒婆樓這個小夥子,跟他的朋友在井邊討論著生活瑣事與時尚流行,此時佛陀與弟子路經,布吒婆樓先阻止了夥伴的嘻鬧,並上前與佛陀攀談。由於佛陀看出這個年輕人有善根,於是有層次的回答了許多布吒婆樓的(有趣)問題。在屢次的對談中,布吒婆樓開始對佛陀的教法產生興趣,並認同且相信教法的內容,開始對佛陀產生尊敬景仰的心情。最後甚至皈依佛陀,信守五戒。

作者艾雅.凱瑪在這樣的印度式哲學辯證中,作了穿針引線的工夫,為了讓修行人更能體會佛陀的教法,加註了許多白話的內容,引入了許多修行的心理狀態。並對四禪八定的內容作了詳細的描寫,可以讓已經行走修行之路一段時間的讀者,去評量自己平日功課究竟不足之處在哪? 該如何更積極的去除五蓋?

後面從第九章開始,更積極的探討了「自我」的問題。將佛陀經典反覆的提出探討,並提出這個「自我」就正是佛陀指出的慾望根源。

章章精彩的劇情,實在勝過肥皂劇。最後的結尾更有著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味道:

(指悉達多本人)這位年少、出身良好的年輕人離家出家,修行證果,「所應做已做,不受後有」。最後,什麼事情也沒有。


ps: 此書適合對「自我」感到好奇且已經修行一段時間,對經典有一些熟悉度的人士。



2010/10/08

越來越晚的晚課

8點,9點,10點,11點07分...

消磨著不知所謂的時間,拖著拖著,一分一秒的拖著。如果心裡真的有疑問,應該去靜心打坐不是更好嗎?

拖。

我終究還是一天又一天的拖下去。

這真是討人厭的感覺。

一種明顯的荒廢。

小朋友,長大不要像這個姐姐一樣啊~
2005-2014©果貿二村七號 All Rights Reserved.